今年“双11”,信用消费火爆,在“买买买”的背后,也有不少消费者透支现金流,甚至在各现金贷平台多头举债,共债带来的风险开始显现。
众平台担心逾期爆发,纷纷缩量、全力催收,甚至提前从用户卡中扣款。面对行业急刹车,用户猝不及防,债务危机集中爆发。
利率畸形是指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%,实际年化利率包括借款利率、平台手续费、第三方支付收取的费用及提现费等。
若银行加速抽回资金,被釜底抽薪的网络小贷和现金贷公司将雪上加霜,很容易被压垮,并出现“多米诺骨牌效应”。
29日,中国新闻社旗下财经新媒体中新经纬在上海举办第四届财经中国V论坛,业内专家就“金融创新与行业监管”主题进行了圆桌论坛讨论。
在中国现有的经济结构和监管格局下,中小银行或早或晚,终将走上零售转型之路。当然,这里指的零售是国际上通用大零售的概念,既包含个人银行业务,也包含小微银行业务。
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应正视网络小贷存在的问题,出台监管政策既要考虑遏制网络小贷的混乱无序行为,又要考虑网络小贷对社会积极作用的一面。
据统计,今年以来,计划成立小额贷款的上市公司数量就达到了27家。而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,目前A股共计有102家公司涉足小贷业务,35家公司涉足互联网小额贷款。在102家公司中,100家属于跨界。
在法律上,小贷公司和互联网小贷公司并不是金融牌照,只是根据银监会、央行2008年出台的《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》,由地方政府开展的一种金融创新试点。实际上就是在当地注册的商业公司,从事小额信贷的发放业务。而互联网小贷公司,是这几年小贷公司中出现的新一类试点。
在科技变革盛大的背景中,有一道风景线格外令人瞩目,那就是金融猛烈地“追求”科技,与此同时,科技也伸出双手“拥抱”金融。可以看出,金融和科技正在“热恋”。
近日,广州、东莞、福州、南京等城市纷纷传出房贷利率上浮的消息,建行从12月1日起首套利率将上浮15%,二套利率上浮25%。
会议针对部分互联网小贷试点省份还进行了“加强会议”。会议要求,小贷利率严格执行36%上限。
在传统节气立冬之后,多项金融监管措施连续出台。对整个行业而言,这个冬季是某种意义上的“凛冬”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