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,京东的“618”,淘宝的“双11”,“双12”各大购物节逐渐的被商家炒的火热朝天。人们常以为节日当天买的商品会更加优惠,能捡漏,其实这些仅限于这些节日的初期。电商卖家为了吸引人气,为了增加流量所以把商品降价到最低,甚至亏本,也就是现在的“补贴”。然而这样的操作却不会给卖家带来亏损,他们利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客户,先以这样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,同时给行业竞争者带来较大的压力。
当这样的方式成为了人们消费的一种习惯,客户就被培养成功。电商卖家就会准备“割韭菜”。
电商的韭菜收割模式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之处,他们卖的是图片,卖的是概率,卖的是认知差异,利用人们的惰性以及思维固化,飞舞收割的镰刀!
在生活中,你肯定为你朋友的在拼多多上砍过一刀,也肯定看到朋友圈里有朋友发过电商平台的购物券,这些所谓的活动,消费者自以为占到了很大的便宜,其实是商家利用人性的贪婪让你动用人脉为你朋友来砍价,不知不觉你就已经给商家做了一笔免费的广告,而且还免费送上了一大批个人信息资料,你是否知道这些个人信息资料有多值钱呢?
网购养成人们足不出户的习惯,因为生活上的所有都能被网购满足,以至于形成了对市场商品价格变化不实时不敏感,只是一味的觉得网上的东西肯定比实体店的便宜。但事实是否如此呢?其实有很多实体店被电商带来的冲击,可能很多商品的价格比网上还便宜,因为电商也在同行的竞争中,可能在不经意间悄悄的抬高了价格。
我一个朋友为了图方便,在网上给家里人买了几件衣服,想着网上肯定比实体店便宜,而且不用花时间逛街挑选,最终网上买了三件,价格一共五千多。没隔多久,她陪另一个朋友去逛街买衣服的时候,看到了同牌同款的衣服,整整比她在网上买的衣服少了几百块钱,她心里暗想,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网上的便宜,买东西还是需要货比三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