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银保监会28日发布的《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》(下称“白皮书”),这是首次由政府部门对外发布的普惠金融白皮书。据了解,国务院2015年印发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(下称《规范》),明确提出要强化普惠金融宣传、定期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。
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:“当前,《规划》的五年实施期已过半,各方面工作已初具成效。”
据该负责人介绍,近五年来,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主要取得的成效包括: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,薄弱领域金融可得性持续提升,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,金融扶贫攻坚成效卓著,金融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逐渐改善。
从数据上看或许更直观。白皮书显示,截至2017年末,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营业性网点22.76万个,较2013年末增长8.5%,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5.99%;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0.74万亿元,较2013年末增长73.1%;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为30.95万亿元,较2013年末增长48.2%。
除了服务覆盖面的拓宽和服务客群的下沉,银行还通过金融科技手段,提供线上信贷服务,促使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,银行业也得以持续减费让利,降低普惠金融融资成本。白皮书显示,2017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客户的全年减费让利总金额约为366.74亿元。
白皮书指出,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,形成了若干基本经验。
其中,发挥市场主导作用,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。应明确市场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主导作用,构建成本可算、风险可控、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。白皮书还强调,应优化政府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,还要及时纠正市场失灵和激励扭曲,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。
数字普惠金融引领,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。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,运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,延伸服务半径,扩大服务覆盖,降低服务门槛和服务成本。运用技术创新缓解普惠金融领域突出存在的信用、信息和动力问题。
不过,尽管金融科技可以降低普惠金融成本,但也不乏违法、违规金融活动以“金融科技”、“普惠金融”的名头进行包装。
对此,白皮书提出,遏制乱象、防范风险,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底线。“技术进步为普惠金融带来金融服务创新的同时,也伴随着打着普惠金融旗号追逐暴利、从事违法违规活动的乱象,严重侵害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”白皮书称,需要认清普惠金融的金融本质和风险属性,还要提升普惠金融领域信贷资产质量,避免出现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。
电话:023-63011999;18696530093
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财富大道2号财富大厦A座29楼
来源:上海证券报
免责声明长运小贷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,不存在盈利性目的,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,版权归属于原作者,不保证该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图表及数据)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,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之,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,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,据此操作风险自担。